馬蹄蕨
(《陸川本草》)
【異名】牛蹄勞(《中國(guó)植物志》),馬蹄樹、地蓮花(《湖南藥物志》),馬蹄香、馬蹄附子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【來源】為蓮座蕨科植物福建蓮座蕨的根狀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福建蓮座蕨
多年生草本,高1.5米以上。根狀莖塊狀,直立,下面簇生圓柱狀的粗根。2回羽狀復(fù)葉;葉柄粗壯,多汁肉質(zhì),長(zhǎng)約50厘米;葉片寬卵形,長(zhǎng)與闊各60厘米以上;羽片5~7對(duì),互生,狹長(zhǎng)圓形,長(zhǎng)50~60厘米,寬14~18厘米;小羽片平展,上部的稍斜上,中部小羽片披針形,長(zhǎng)7~9厘米,寬1~1.7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截形或幾圓形,頂部向上微彎,下部小羽片較短,頂生小羽片和側(cè)生的同形,有柄,葉緣全部具有淺三角形鋸齒;葉革質(zhì),兩面光滑,葉脈一般分叉,無倒行假脈;葉軸腹部具縱溝,向頂端具狹翅。孢子囊群棕色,長(zhǎng)圓形,長(zhǎng)約1毫米,距葉緣0.5~1毫米,彼此接近,由8~10個(gè)孢子囊組成。
生林下、溪邊。分布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。
【性味】《陸川本草》:"苦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,清熱,解毒。治風(fēng)熱咳嗽,痄腮,癰腫瘡毒,蛇咬傷,功能性子宮出血。
①《陸川本草》:"清涼敗毒.治瘡癰,癤腫。"
②《湖南藥物志》:"祛風(fēng)解毒。"
③曠西藥植名錄》:"治風(fēng)濕骨疼,熱咳,腮腺炎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心煩不安:馬蹄蕨水煎,沖朱砂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②治蛇咬傷:馬蹄蕨搗爛敷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③治疔:馬蹄蕨搗爛敷。
④治功能性子宮出血:馬蹄蕨研末,用溫開水沖服一錢,一日三次。
⑤治創(chuàng)傷出血:馬蹄蕨研末,撒患處,包扎。(③方以下出江西《草藥手冊(cè)》)